调经有分类,选药要选对!但是,很多人不了解,以为一种调经药可以对付多种月经不调,以致于效果不佳,还延误了病情。
掌握了常见的七种月经不调知识,妈妈再也不会担心我选错调经药了:
1、肝郁型月经不调
典型症状:郁闷叹息、乳癖、失眠,月经后期或不定,量少,面色黯淡或有斑,指甲竖纹,舌红苔薄。
常与脾虚、血虚并见,可见脾胃差,便稀,月经量少、色淡,面色苍白等症。
用药原则:舒肝清热为主,健脾养血并重。因肝郁致植物神经紊乱可引起脾虚,脾虚吸收差可致血虚,血虚又会加重肝郁。故舒肝应兼顾脾血。
药物推荐:加味逍遥丸。宋《和剂局方》逍遥散加强方,肝脾血同治,更适合现代人。1个月一疗程,建议连服2-3个疗程。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食物。肝郁并痛经患者,加服益母颗粒。
2、肝郁血虚型月经不调
典型症状:肝郁——郁闷叹息、乳癖、上火、失眠,月经先后不定;血虚——月经量少、色淡。肝郁血虚,可致气滞——痛经,胁胀
用药原则:柔肝、养血、理气。
药物推荐:妇科调经片。为清代宫廷秘方,收录于《医宗金鉴》。1个月一疗程,建议2-3个疗程。服药期间忌辛辣、生冷食物。
痛经尤甚者,加服布洛芬。
3、气滞血瘀型月经不调
典型症状:气滞——痛经、胁胀;血瘀——月经量少、色深,或有淤血血块。舌质暗或有瘀点,脉弦数或细弦。
用药原则:活血调经、行气止痛。
药物推荐:益母颗粒,活血行气并治。经前7天开始服用,10天为一疗程。建议2-3个疗程。月经过多者忌服。
痛经尤甚者,加服布洛芬。
4、气血两虚型月经不调
典型症状:月经量少、色淡,甚至闭经,经期后错。气色差,易疲劳,四肢发凉,气短懒言、头晕心慌、心悸少寐,面色苍白或萎黄;舌质淡红,脉细弱。
用药原则:补气血,调月经。
药物推荐:八珍益母片。明《景岳全书》平补要方,气血双补,不发胖,兼具健脾功效提升运化吸收。1个月一疗程,建议2-3个疗程。服药期间忌辛辣、生冷食物。
5、脾肾两虚型月经不调
典型症状:两多一不定——月经多、白带多,先后不定。脾主统血,脾虚则统摄无权;肾主水,肾虚则封藏失职。脾肾两虚则月经先后不定、量多色淡,或带下量多、色白清稀,食欲不佳、神疲乏力、腰膝酸软;舌淡苔白,脉沉弱。
用药原则:脾肾双补、调经止带
药物推荐:千金止带丸。1个月一疗程,建议2-3个疗程。服药期间忌冷辣油腻食物。
6、血热型月经不调
典型症状:月经量多,经期延长,可见色深质稠、少量血块等血瘀症状;伴烦躁易怒,面赤头晕,口干喜饮,便秘尿赤;舌质红,苔黄,脉数或滑数。中医诊断为“漏证”,西医一般诊断为异常子宫出血。
用药原则:凉血、化瘀、止血。
药物推荐:妇科断红饮胶囊、宫血宁胶囊。14天为一疗程,中病即止。
7、寒凝血瘀型月经不调
典型症状:经期后错,小腹冷痛、经血紫暗、有血块,小腹疼痛,喜热拒按。舌黯、苔白,脉沉紧或沉迟。
用药原则:温经活血,散寒止痛。
药物推荐:少腹祛瘀丸,清《医林改错》名方;艾附暖宫丸,宋《仁斋直指》名方。1个月一疗程,建议2-3个疗程。月经过多慎服。
附:养血调经两大原则:
1、对症施药原则:
月经色黯、腹胀不舒、乳胀、烦闷不乐,多属肝郁;
月经色深,或有淤血血块,下腹疼痛,经血排除痛减,多属血瘀;
月经量多,淋漓不尽,色深红或紫红、质稠,多属血热;
月经后期、量少、色黯、小腹冷痛,多属血寒;
月经后期、量少、色淡、质稀,多属血虚;
月经先期、量多、色淡、质稀,多属气虚;
先后不定,量多,色淡,质稀;神倦乏力,纳呆食少,多属脾虚;
先后不定、量多或少、色淡、经行腰酸,多属肾虚;
小腹疼痛拒按,多属实证;
小腹隐痛喜按,多属虚症。
各证型以组合多见,当先分主证后施药。
先病而后经不调,当先治病;
先经不调而后病,当先调经。
少女期重在固护肾气;
育龄期重在养肝舒肝;
绝经期重在健脾养胃。
2、疗程用药原则:月经不调,意味着女性生殖轴功能紊乱,必须一定周期,方可调理见效。中医治月经不调,相比西医有优势,一般1个月为一疗程,症状改善后,还应加服1-2个疗程巩固效果。